文化振兴
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
文化兴则乡村兴
为探索我市乡村文化振兴的
路径、方法、措施
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东莞市文化馆)
推出【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系列
与你一同踏上
-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 -
到乡村去
乡村振兴社会力量大有可为
一袭布衣、一头长发、一双巧手,2019年,李子柒在全世界火了起来。在国外某视频平台上,她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了750万,逼近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CNN的792万,被称为“中国第一网红”。2019年,李子柒先后担任成都非遗推广大使、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推广大使,被中国妇女报评为2019十大女性人物。2020年,她和袁隆平一起成为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李子柒的成功案例,体现着乡村文化振兴路上潜藏的巨大社会力量。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政府工程,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没有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就失去了长远发展的动力。
社会力量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缓解政府基层资金投入的不足、乡村文化人才匮乏、产品服务形式单一、供给与需求错位等问题。东莞历来重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乡村文化建设正朝着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
“文化管理员+文化社工+文化志愿者”是目前东莞市乡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的主要组成。村(社区)通过采购社工服务,形成专业文化社工队伍,一定程度上缓解乡村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文化志愿者是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的重要补充,村(社区)通过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逐步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全市社工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约2392人(其中专职社工1620名),社工机构49家,社会工作服务点644个;全市登记在册文化志愿者4万多名,平均每万人拥有文化志愿者约50人,文化志愿服务队及团体384个。
据统计,2019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中,在短短3天的展期内,合计342家文旅体企事业单位、近4000多种产品在现场亮相,其中大部分是专业的文化机构和文化组织。管中窥豹,业内的专家也盛赞东莞具有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文旅体机构、社会组织发展势头迅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较高。同时,随着东莞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村(社区)也逐步涌现一批本土化的文化社团,成为带动了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力量。
随着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他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广度和深度也在增加,通过投入资金、合作共建或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参与到了基层的文化活动中,例如“我们的节日”“东莞市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等系列品牌活动中,直接间接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仅“我们的节日”这一品牌,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2万场次,参与群众达1500万人次。此外,村(社区)自主举办、社会力量参与的各种活动也是遍地开花,例如莞城博厦社区“工农8号”、石碣水南村的“巷口书香”移动书堡志愿服务项目、横沥镇半仙山村“益企啡吧”等。其中,横沥镇半仙山村“益企啡吧”通过政企合作,孵化出“公益咖啡学院”“伴你读书•伴你成长”等公益项目,将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公益服务、文化治理有机融合,创新了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方式。2014年,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促进办法》,明确了社会办文化活动的适应对象、重点领域、参与方式等具体内容,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提供了依据。此后,《东莞市市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东莞市民办博物馆扶持暂行办法》《东莞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东莞市文化管理员管理办法》等政策制度陆续出台,有效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
随着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和社会化参与环境的优化,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2019年,市文化馆推出了“优秀传统文化进百村”活动,中国农业银行东莞分行主动赞助,在2019-2020年两年时间内投入100万,举办80场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并配送到基层文化示范村。又如由寮步镇政府主办的首届“莞香花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引入了该镇台商协会、名车悦膳、东莞市沉香协会等企业为活动提供赞助,所引进民间资金占整体活动经费的50%,共吸引游客 40万人次。
社会化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具体到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还有待深入的推动和引导。
■各类社会资源要素下乡通道不够畅通。目前社会文化艺术人才、民间资本等要素向基层乡村流动主要借助政府力量。由于资源禀赋等差异,与城市相比,大部分的乡村自身吸引力还不强,社会要素融入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弱,扎根基层的企业很少,导致乡村文化建设后劲不足。■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还有待提升。在社会力量整体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许多的村(社区)还普遍活动资源有限,专业社会机构、业余文艺团体整体水平不高,优质社会组织较为缺乏,特别是能承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社会组织数量不多。■社会力量参与受到的关注度还不够。尽管政府出台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制度,但是专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政策细则还相对较为缺乏,亟需更加具有针对性、引领性、开拓性的政策给予支持和扶持,并且加大落地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要共同发力,乡村要以开放合作的心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合力激发动力。
第一,要摸清家底,明确发展目标方向。一座乡村就是一座乡土文化资源宝藏,然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村民身在其中不能意识到本土资源禀赋的珍贵之处,或者没有专业能力对自身文脉进行梳理。盲目的开发建设,不但不能振兴乡村文化,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因此,乡村在“摸清家底”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意识,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民俗资源的盘点,同时还可以寻找专业社会力量,通过找准合作伙伴来深挖和梳理当地文化资源,为乡村文化发展找准定位,制定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并执此蓝图,有选择地吸引社会资本、专业企业和机构入驻,让社会力量、资本有效有序地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第二,要开放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入驻。为什么社会力量选择进驻这条村、而不是那条村?无非这里有利可图,那里无益可为。各级政府机构、乡村自身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吸引社会力量进驻。一方面政府和乡村要优化政策、设施等软硬件配套,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给予优惠和便利。例如,政府和村委会加大扶持力度,对社会力量参与托管乡村文化设施、实施大型文化项目、开展文艺创作、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精品工程等,符合条件的,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资助。另一方面,上级文化部门要加大文化下乡力度,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顺势引导专业社会力量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带到村(社区),结合乡村传统节日、民间特色节庆、农民丰收节等,打造文化品牌。再一方面,政府和乡村要紧紧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目标,及时向社会发布自身发展建设需求或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寻找专业社会力量合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提供路径。第三,要内外合力,激发乡村内部发展潜力。乡村文化振兴目的,我认为促进乡村发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村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我们不仅要关注来自乡村外部的资源和力量,更要孕育和激发乡村自身潜藏的各种力量,发挥乡土情怀和本土力量的强大作用。除了发挥乡绅乡贤、名人名家的带动作用,引导本土企业家、华侨捐资助力之外,我们要加大对乡村本土成长起来的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力度,通过放宽准入、资金补贴、项目扶持、优化服务、规范管理等方式发展壮大基层社会组织,激发村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我们要重视和珍视乡村年轻一辈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给予他们参与故乡文化建设的机会和平台。如吸引本地青年大学生回乡参与文化+创业、开展文化保育工作、基层文化调研、文化志愿服务等,通过加强参与感来提升青年一辈对乡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乡村发展注入最真挚的情感、最旺盛的力量。此外,还应加强监管,确保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建设,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时代主题。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项目常态化运营。要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估,做好目标考核,确保社会机构、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准,提高乡村文化的活力和档次,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三方的共同发力,不断提升村民的文化幸福感和获得感。
莞城工农8号文创园位于莞城博厦工农路88号,原为70年代初东莞供销合作联社直属公司,共约28栋粮仓。随着东莞逐渐从农业县转变为制造业城市,这个农资仓库逐渐被荒置废弃。
为进一步盘活场地,在保留原有仓库码头完整性基础上,莞城博厦社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源共享”的运营思路,将其改造成工农8号创意产业园区,孵化了多个文化品牌项目,把老社区打造成潮流先锋社区,被誉为东莞的“红砖厂”。
▌社企合作,拓展公共文化活动场地博厦社区面积仅1.2平方公里,辖区范围内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严重不足。为此,博厦社区与工农8号文创园共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企业提供场地,由社区组织或社企共同组织活动。这是东莞市首个社企共建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目前,该中心包括城市阅读驿站、工农8号先锋剧场、先锋展厅、莞城文化社团孵化中心、三巷8号社工服务中心以及江南小公园等场地,大大延伸和拓展了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三方合作,打造共享性文化服务项目“先锋集结号”是工农8号文创园通过政企共建模式,为文艺青年打造的剧场品牌。项目由广东中天集团和莞城文化服务中心共建,2017年起该项目被纳入东莞市文化馆市镇共建扶持项目。“先锋剧场”由三方共同出资,市文化馆与莞城文化服务中心负责活动策划执行,企业方负责管理运营,三方共推宣传、共享品牌价值。从2015年启动至今,“先锋集结号”定期举办先锋戏剧、现代舞蹈、流行音乐、栋笃笑、影视发布会等先锋潮流艺术文化,共举办活动近70场次,参与演职人员3000余人次,参与活动的观众约35000人次以上,成为了东莞市先锋文化的集散地和孵化基地。
▌群聚效益,打造复合型文化创意园区
依托“先锋集结号”的品牌影响力和园区内的特色建筑,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的配置,“工农8号”建成了“莞图城市读书驿站”“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支馆”“先锋展厅”等公共文化平台。吸引多业态企业入驻,如莞城文化社团孵化服务基地、东莞影视文化基地等,还吸引艺术家和文化创意类产业,如袁鹏鹏空间设计、STELLA集团(研发与皮革展厅)、精酿文化体验馆、树屋摄影(胶片)等,带来了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理解,形成极具国际特色的“LOFT生活方式”,使得园区文化产业形态更丰富。游客每次到达这里都有不同的文化体验项目和怀旧观光体验。
观音殿是江苏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元山社区的一个普通村庄,全村63户,143人。村子小,地理位置也不算优越,面对“空心化”“老年化”的困境,该村积极寻找突围之路,通过环境整治提升、打造特色文创项目、举办创业大赛等,吸引了社会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带动了当地文创、旅游、饮食服务等行业发展。 如今,观音殿村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成为很多热爱乡村游旅客的打卡胜地。2017年,观音殿村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一个国庆假期吸引了两万多名游客。
▌找准定位,以文化特色吸引社会力量2016年,观音殿村被纳入到秣陵街道重点打造的苏家文创小镇项目,以村庄原始自然肌理和风貌特色为基础,着力打造一个非遗民俗乡村市集和特色美食文化乡村。
目前,该村已引入了薰衣草森林、泡泡屋等台湾品牌企业,还通过苏家创业大赛,引进部分文创项目落户,如三吉沙画、花丝技术、自然造物等。对于入驻项目的标准,街道在引进业态的时候除了考虑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外,还会特别关注业态的文化,希望通过吸引知名企业以及创业团队入驻乡村,从而带动当地农民创业就业。
▌以租代拆,保留文脉实现持续发展
秣陵街道负责人认为,乡村改造是为了让村民回来,不是让村民离开。现在观音殿的村民,未来必将还是观音殿的主人。因此,村庄打造过程中,注重尊重原有村庄的发展脉络,保留村民的成长记忆。不同于整体搬迁或整体外包的运营模式,观音殿村通过以租代拆的方式,将房屋以租赁形式出租给投资者,既赋予闲置农房新的活力、又尊重村民意愿、保留乡村文脉,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如今,不少在外打工创业的村民,看到家乡打造得这么好,纷纷回乡创业。
▌做好服务,吸引青年创新创业
2018年,南京市江宁区台办积极推进青创工作,于秣陵街道观音殿村创建了大陆首个“青创种子村”,为台湾青年创客、青商提供创新创业和文化交流服务,吸引台湾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
村里建立了多样业态,项目涵盖餐饮、民宿、休憩空间、创意商品店等,为台青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就业岗位。开通“青年返乡创业号”直通车,得到江宁公交集团大力支持,为返乡创业的两岸青年提供交通便利。
撰稿/东莞市文化馆办公室,编辑:欧尼